吴一凡等:“群雄逐鹿”的低空经济将走向何方?
中新经纬2月14日电 题:“群雄逐鹿”的低空经济将走向何方?
作者 吴一凡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交运行业首席分析师
梁婉怡 华创证券交运行业分析师
低空经济正逐步崛起,其市场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然而,由于全国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各省市在实施和推进低空经济时采取了不同的路径。
低空经济数字化领域的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政府、机场和运营单位的需求差异显著。政府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低空数字底座和飞行管理服务平台的构建上。低空数字底座是低空飞行的基础保障,涉及空域图、航线划设、飞行仿真等多个方面;而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则需要在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提供全链路的安全保障,包括飞行计划申报、空中交通管理、风险识别与告警等功能。机场和起降场则需要借鉴民航空管的成熟理念,结合低空飞行的特殊性,构建高空-低空-地面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运营单位更关注如何接入政府管理平台,并实现对飞行器的动态监测和应急响应。这种多元化的需求为低空经济数字化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在政府端和机场/起降场领域。
根据公开招投标信息,政府端的低空数字化建设项目已经呈现出百亿级的市场需求。例如,深圳市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预算高达5.18亿元,涵盖了信息化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类似的项目在长沙、四川等地也有布局,投资规模均在亿元级别。机场和起降场领域的市场需求同样不容小觑,尤其是随着通用机场数量的增加,低空管理系统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低空经济数字化领域的竞争格局将逐步从“群雄逐鹿”走向“一超数强”,即一家地方龙头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数家具备特定优势的企业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当前,低空经济数字化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各省市在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时采取了不同的路径。例如,江苏省率先建设省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而广东省则采取了市级先行的模式,支持广州、深圳等城市先行先试。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为不同企业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但随着产业的逐步成熟,市场对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的要求将大幅提升,先进入者通过标杆项目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将逐渐显现
而低空经济数字化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化进程将是决定未来格局的关键因素。当前,低空经济数字化领域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飞行管理、空域规划、飞行器监测等方面。例如,深圳的SILAS(智能融合低空系统)系统已经实现了市域级低空空域的数字化管理,具备飞行冲突告警、飞行路径规划等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低空经济数字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与此同时,标准化进程也将加速推进。各省市在推进低空经济数字化建设时,已经开始探索统一的标准和规则。例如,江苏省提出了“一个标准、一个平台、一套规则、一张网”的建设思路,广东省也在推动低空智联网的标准化建设。未来,随着国家层面统一标准的出台,低空经济数字化领域的市场格局将进一步清晰。(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孙庆阳